工業機器人核心部件國產化迎來里程碑進展。中德企業通過技術共享與產能協同開發的西馬格綠色減速機、高精密行星減速機及螺旋傘齒輪減速機系列,近期通過AGMA 12級認證并實現機器人領域批量應用。此次合作以“德國精密技術+中國規模制造+本地化服務”模式,顯著提升國產減速機在中高端市場的競爭力。
技術協同突破瓶頸?
合作雙方深度融合德方精密設計能力與中方產業化經驗,將減速機齒形精度控制在3弧分以內,達到國際一線水平。聯合開發的高剛性行星減速機模塊化方案,在剛性提升30%的同時將噪音降至65分貝以下,成功替代70%的進口諧波減速機需求。雙方共享精密檢測設備并統一潤滑脂標準,攻克了國產減速機量產一致性與發熱問題。
服務網絡重塑行業生態?
針對進口設備服務響應慢的痛點,依托德方技術支撐與中方覆蓋全國的32個服務節點,推出“48小時故障閉環”機制。江蘇工業機器人制造商證實:“從報修到更換齒輪箱僅需36小時,效率遠超整機進口牌。”該模式助推聯合產品在長三角區域市占率半年內突破18%。
國產化范本驅動產業升級?
據產業鏈監測,2025年一季度相關減速機在光伏設備領域出貨量同比增長240%,倒逼同類進口產品降價12%-15%。行業協會指出:這種合作模式不僅打破核心技術封鎖,更推動從材料熱處理到潤滑配方的全產業鏈自主可控。目前雙方正聯合攻關納米級表面處理技術,預計2026年推出適配人形機器人的新一代超精密減速機。
產業影響?
2025年中國減速機市場規模預計達1523億元,其中行星減速機等高端產品增速超18%。此次中德合作首次驗證“技術嫁接+產能協同”路徑的可行性,為高端裝備國產化提供了可復制的技術范式。
聯系電話
微信掃一掃